淨空法師:【昨天發脾氣,今天一心一意念佛,可以帶宿業往生】
我們今天曉得,取極樂世界,人人有分,修其他法門可能很難成就。不說別的,只說二樁事情,你能不能做到?第一個,自私自利放下。第二個,貪瞋痴慢疑放下。能做到,八萬四千法門可以學,如果做不到,不如念阿彌陀佛好。
到極樂世界(凡聖同居土),不要斷煩惱。帶業往生,怎麼帶法?帶宿業不帶現行。過去這些業可以帶,現前不行。現前拍桌子罵人,貪瞋痴慢現前,不能往生。貪瞋痴慢放下,一心念佛,才可以往生。昨天發脾氣,沒關係,今天不發脾氣,一心一意念佛求生,可以往生。
法門不可思議,一切眾生各各有分。造作五逆十惡,毀謗大乘,這個業重,無間地獄罪業。只要真正懺悔,知道錯,承認錯,後不再造,現在念佛求生淨土,佛都會接引。帶宿業不帶現行,一定要清楚。現前盡量把煩惱習氣控制住(伏見思惑),用什麼方法?就一句佛號。宗門大德所謂,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
念頭都是煩惱,自私自利、七情五欲、貪瞋痴慢的念頭,念頭才起就警覺,阿彌陀佛,第二個念頭,就回到阿彌陀佛。讓這個念頭只有一念,沒有第二個念頭相續,念佛人的功夫,一句佛號真的把煩惱控制住。念念念佛,聲聲是佛號,一切妄想、雜念放下,不再理會。瑩珂念佛,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,怎麼念?就這個念法。
祕訣就是放下萬緣,不放下,就產生障礙。求往生的人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不再去想,分分秒秒都想阿彌陀佛(憶念佛德),都念阿彌陀佛。除阿彌陀佛之外,沒有一個念頭,絕不受環境影響。無論善緣惡緣,順境逆境,都不動心,全放下了,世間事於我不相干,我要到極樂世界去。
稍稍受影響,可能就去不了,這一生的緣被破壞,非常可怕。平常修行,行是行為,修是修正,會受外境影響這種行為要修正,修成不受影響。它在身邊攪和,像沒看見,沒聽見。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心是定的,心裡只有阿彌陀佛,口裡只有阿彌陀佛,(三業念佛)決定得生,而且很快就成功。
本文節錄自【2012淨土大經科註】243集
淨空法師:【一動不如一靜】信息方便,念頭愈來愈複雜,定慧退步
中國古人說,一動不如一靜。古大德許多幾十年不下山,從這個地方看到定功,如如不動。他教化眾生,不用言說,日常生活,就是他的修行。細心觀察,他樣樣放得下,除了專修法門之外,什麼都不放在心上。一般說不在意,意念裡沒有,清淨無為。
現在信息方便,大家都認為很好,科技進步。定慧呢?定慧退步了。哪個重要?定慧重要,可以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。科學技術,不但不能脫離,你會在六道裡愈陷愈深。
念頭愈來愈複雜,愈來愈多,像網一樣,密密麻麻。什麼時候能清理乾淨?清理不乾淨,多煩多累。世間人不怕麻煩,不是不怕,迷了,麻木不仁。麻木在其中,真的不知道,清醒過來,才看出來。幾時能清醒?幾時能回頭?真難。
幾時能放下貪瞋痴?對自己、對聖教不懷疑?這是學道入門必須具備的條件,沒有這個條件,現前跟佛菩薩沒有緣分。因為有障礙,佛菩薩不會教你,教沒用處,不但不得利益,可能受害,佛菩薩不害人。受什麼害?輕視聖賢,不尊重聖賢,就是惡業,不知不覺就造了。你對他冷淡,沒有恭敬心。
印祖說,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。不誠不敬,已經養成習慣,對自己不誠敬,對父母不誠敬,對周邊的人也不誠敬。天天混日子的人很多,這是病。問題是人不知道是病,當然就不會想方法治病。他認為是正常的,叫迷惑顛倒。
本文節錄自【2012淨土大經科註】243集
淨空法師:【講經錄影,播放不中斷,這是我報佛恩,報眾生恩】
一定要依經論教誨,佛教我們做的,認真努力做。從哪裡做起?從三福、六和、十善業做起,這是最根本的,這個做不到,其他都不必說了。年歲大,老了,自己反省:孝親尊師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,做到沒有?沒有做到,還是要學。
活到老,學到老,學不了,要認真學。從家庭做起,學佛的人,是人中的模範,人中的好人。家是所有家庭的模範,是世界第一好家庭。我學佛,沒有把一家感化過來,學佛沒有成就。
我這一生都是寄人籬下,自己沒有道場。住別人地方,要聽別人的,別人不會聽我的,學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離開新加坡,在澳洲圖文巴建小道場,住三、四十個人。我現在(2004)教他們,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。他們要不和,道場就送給他們,自己另外找地方。
為什麼?我跟他們在一起,不和,就是我教學澈底失敗,還有什麼臉面出現?沒有臉。地方送他們,是我報佛祖恩,報韓(鍈)館長恩,這些人是韓館長收的,不是我收的。他往生後,我安頓,交代了,你們自己好好過。我會找小茅蓬,真正志同道合,三個、五個也好,晚年一起共修。
我非常希望落實印光大師教誨。印祖教我們,這個時代道場要小,住眾最多不超過二十人,不化緣,不作法會,不作經懺佛事,只認真念佛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。我想有這麼一個小道場,真正有緣人,能夠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一起共修。
我到世間來,真正任務是講經,把經典講清楚明白,介紹給大家,所以我講經不會中斷。想搞一個小精舍,裡面有個攝影棚,現在體力,每天講四個小時還行,沒有問題,我會一直講下去。
小道場當然不會有網際網路,不會有衛星電視,只要有機器把東西錄下來,把帶子交給此地(新加坡淨宗學會)也行,交給華藏衛視,由他們去播放。不中斷,這是我報佛恩,報眾生恩。修行是自己事情,要認真,不能懈怠。懈怠,往生就生障礙,所以要真幹。
本文節錄自【2004化解衝突的重要性】
淨空法師:【教化隨意,不是自己的意,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】
菩薩成佛各有願力,每個往生的人,願力不一樣。如願被弘誓鎧甲,返入穢土,普利群生,教化有情,則承彌陀願力加持,教化隨意,無不圓滿,是為本願之意也。
彌陀對一切眾生的心願,了解清楚,確實有慈悲心很重的人,看到世間眾生太苦,不忍心不救他們。(但是自己)沒有能力,求生極樂世界,得到阿彌陀佛威神加持,就能滿足願望,在這個世界普度眾生。
(教化隨意)願是為這一類眾生所發,這一願彌陀圓滿了,就確實有能力加持,滿足你度眾生的願望。被弘誓鎧甲,是比喻。因為穢土,現在這個時代,度眾生不容易,做好人太難了。怎麼辦?在這個世間隨時犧牲身命,也在所不惜,要有這樣的決心。
絕不退願心,捨身命無所謂,捨了又來了,換個身體再來。世間有堅定誓願的人都能做到,何況菩薩?回到娑婆世界普利眾生,教化有情。這個時候承彌陀願力加持,讓你教化隨意。
隨意二字非常重要,隨是隨緣,隨誰的意?不是自己的意,隨眾生之意,眾生願意接受什麼,就教什麼。這個地方眾生接受,到這裡教,那個地方眾生接受,就到那裡教,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
《楞嚴經》說: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。菩薩教化,隨眾生意思。菩薩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本願就是這一願,能把教化工作做得很圓滿。
本文節錄自【淨土大經科註】181集
淨空法師:【古時候半月誦戒,現在一天不誦,破戒、犯戒不知道】
聖教決定不能中斷,經天天讀,常常聽。三天丟掉,就會迷失清淨,被環境干擾、染汙,肯定的。古時候在家出家,凡是受過戒,半月誦戒,半個月溫習一遍,能維持半個月。現在不行,要每天誦戒,一天不誦戒,破戒、犯戒自己不知道。
天天誦,養成習慣,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有所警惕。斯里蘭卡小乘法師提出建議,講經之前念三皈依,這個建議好,念念提醒我們不忘三寶。這個三寶是自性三寶,佛是自性覺,覺而不迷,法是自性正,正而不邪,僧是自性清淨,淨而不染。
佛教眾生三大綱領,修行總原則、總目標、總方向,覺正淨。覺正淨反面,就是迷邪染,觀察一般人,從早到晚,確實迷而不覺,邪而不正,染而不淨。佛法恰恰相反,所以小乘課誦,最重視的是三皈依。
大乘是從小乘提升上來,大乘開經是用開經偈: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,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。常用開經偈,升座,一定要念。今天變成教室,課堂上課,所以儀規統統省略。
現在人工作繁忙,分秒必爭,大座儀規前面,大概唱念讚頌要四十分鐘,後面迴向大概也要二十分鐘,就去掉一個小時。二個小時講經,實際上聽一個小時,現在人說太浪費了,我們就盡量簡化。
還是要多聽,了解,信心才生得起來。社會大眾對宗教,對佛法喪失信心,原因是什麼?他們看宗教的外表,外表很重要。如果每個佛弟子,十善、五戒、十戒、沙彌律儀都能做到,佛法就興旺起來了。為什麼?大家看到真正學佛人,這是標準好人的樣子。
本文節錄自【2012淨土大經科註】243集